后声场对前声场有什么影响 网友们给出不同解读(4)

  • 2014-04-15 15:06
  • 来源:CarCAV.com
  • 作者:CarCAV胡开艳
  • 责任编辑:胡开艳

  北京紫气:

  目前来讲,主流的汽车音响改装以前门两分频加尾箱低音炮的组合,那么一定会有以下几个问题其中之一:

  低音力度不够,超低拖尾;低音力度足够,清晰度不够,超低拖拽声场;超低与中低没有有效的融合;中低低缺乏辨识度,细节无从谈起,低频声场无从谈起。

  那些在小音量下就撼动心灵的中低频,那如同清水波浪一样的低频下潜,温暖而跳跃的贝斯,清晰沉稳弹性的地鼓,甚至于钢琴低音段形态统统的找不到。

  很多人发现了这个问题,试图去解决他。却发现不管怎么弄,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。门板处理的扎实的,超低被迫关到很小,超低分频点很低,才能保持一定的清晰度。低音力度损失太多,有的朋友不能接受,他们调高了超低分频点。利用超低强大的房间增益,覆盖了中低频,力度猛增 。但房间增益是不可控的,反射造成的梳状滤波,巨幅失真,造成音乐整体清晰度骤降。

  还有的人不断的更换器材,他们买来那些所谓的神器喇叭,换上去 却发现神器只能给你带来几分钟耳目一新感受。他们可能打的更低,音色更好一些,却依然有以前的喇叭一样的问题。

  在压力声场下,汽车音响很容易搞出深沉的低音,夸张的低频。但是很难搞出清晰自然的低音,低于四分之一波长尺寸的频率不能本地化,也不可能被有效还原。经常有人对我说起 超低到了车头,我总是一笑置之,基本理解为吹牛逼,中低尚且可以 超低是完全不可能的。他们在某个特定频率(汽车尺寸决定)复制加压,我们汽车上的低音总是在一个频段有大波峰的出现。不管他是什么牌子的低音炮,什么牌子的喇叭,他们装在车上的频响,是惊人的相似。

  反射造成的梳妆滤波,有着随意就10几个DB,峰谷差80--640HZ,3个倍频曲线糟糕的一塌糊涂。我们虽然可以忍受低频段糟糕的频响,但是试图通过有效的改变中低频频响,却可以让我们的系统听起来有一个质的飞跃。

  中低频反射在车内无法避免,车上狭小的空间。局限的安装环境。你不可能给中低频弄出一个口径10几寸的号角,也无法利用球体声学扩散。那是不是就束手无策了。棘手的中低频处理还是有的--中低频阵列。

  我们经常看到家用音响,三分频或者二分频。中低音采用了双单元设计,双6,5、双8、 双10寸应用于不同听音面积的空间。家里也是一个压力声场,他只不过比汽车的面积稍大了一些而已。当数量超过4只的时候,就已经成为一定形式上的阵列。阵列广泛的应用于专业领域,让舞台音效均匀投射,没有死角。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作用,就是可以平滑压力声场的梳状滤波失真,改善中低频频率响应的作用,这在汽车上是最合适也是唯一的中低频处理手段。

  我们要在车上增加一对中低频,提升中低频力度。平滑梳状滤波失真,又不能让他破坏我们的声场定位,我们需要满足2个条件:哈斯效应和双耳效应。

  我们在舞台和晚会,总是听到声音从舞台中间传出。而舞台中间只是一组扬声器,舞台的两侧和后边存在在这大量的阵列音箱,让我们毫无察觉,这是怎么回事?这是因为调音师利用了哈斯效应。

  哈斯效应的概念:哈斯(Haas)通过实验表明:两个同声源的声波若到达听音者的时间差Δt在5~35ms以内,人无法区分两个声[1]源,给人以方位听感的只是前导声(超前的声源,滞后声好似并不存在;若延迟时间Δt在35~50ms时,人耳开始感知滞后声源的存在,但听感做辨别的方位仍是前导声源;若时间差Δt>50ms时,人耳便能分辨出前导声与滞后声源的方位,即通常能听到清晰的回声。哈斯对双声源的不同延时给人耳听感反映的这一描述,称为哈斯效应。这种效应有助于建立立体声的听音环境。

  当两个强度相等而其中一个经过延迟的声音同时到聆听者耳中时,如果延迟在30ms以内,听觉上将感到声音好像只来自未延迟的声源,并不感到经延迟的声源存在。当延迟时间超过30ms而未达到50ms时,则听觉上可以识别出已延迟的声源存在,但仍感到声音来自未经延迟的声源。只有当延迟时间超过50ms以后,听觉上才感到延迟声成为一个清晰的回声。这种现象称为哈斯效应,有时也称为优先效应。

  指人们不能分辨出某些延迟声的现象。延迟声的声压级小于先导声,无论来向如何,只要小于17ms,就不会感到延迟的存在。当延迟声的方向接近先导声,延迟30ms也不会感受到。只有大于50ms时,人们才会感受到双耳效应(篇幅过长 有兴趣的直接百度吧)。

  在中高音我们判断声音方向是双耳的声强差IID决定,而在较低的频率,被双耳延时差ITD取代。后加的一对中低频,位置很重要。 他必须保持在跟前声场中低双耳夹角基本一致的线上,比如后门,后尾箱侧板。

  如果说你增加了一对中低音在后门,那么我建议后门中低音口径要大于前声场口径。他的反射失真略大于前声场,因为后门的喇叭离我们更近,前声场作为指引的话,声压大于后声场喇叭很多,这样才能满足哈斯效应。这时候问题就来了,如果后门的口径相等于或者小于前门,他平滑梳状滤波失真的作用就小了很多。增加电平则不能满足哈斯,减小电平平滑作用又很小。但是如果在后尾箱侧板 ,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。

  对于阵列的分频,建议在80---320HZ 。如果超过630HZ ,人耳判断方位机制又发生改变。时间对齐是必要的,电源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。也就是说 ,音乐的背景可以造成中低频 和中高频浑浊不堪、 混乱不堪 。这对于添加中低频阵列 ,是一个干扰。换句话说,如果你前声场就有不小的浑浊问题,加入阵列可能会更加浑浊,所以电源基础一定要好。在这个基础上,中低频阵列会影响整体清晰度,他给你带来人声的雄厚感和活生感 。中低频力度的有效增强,可以跟上你低音炮强大的声压。

  脱离的中低频的低音段单独拿出来,实在无话可说。我们汽车上的音响,所谓的低音问题基本都是中低频的问题造成的。

  对于超低音部分,也基本等同于中低频的描述。多一只超低阵列组合低音炮,效果秒杀单只的大口径低音炮。单12寸就不如双10,双10不如4只8寸,4只8寸不如8只6,5寸。乖乖,8只6,5寸我们该把他藏在哪里啊?

推荐阅读:汽车音响出现故障时 自己该如何解决?
更多讨论请点击:http://bbs.carcav.com/read-htm-tid-896295.html
官方微信开通

打开微信扫一扫
分享到

    本网所有内容,未经注明,版权一律归中国汽车影音网(CarCAV.com)所有
    欢迎转载或引用本网所载内容,但请注明来源于CarCAV.com,否则依法追究相关责任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