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再解读:代理模式害了国内汽车音响的发展

  • 2015-01-08 17:31
  • 来源:CarCAV.com
  • 作者:CarCAV李振勇
  • 责任编辑:CarCAV
    估计事先很少有人会预料得到,中国汽车音响的2015年,很可能会是有史以来最热闹的一个年份。这不,2015年才刚刚进入到第二周,市场上就已经相继传来两大国际音响品牌代理权易主的消息,当中涉及到的四个品牌代理商,也都是行业内公认的“十大代理商”前列。关于法国Focal(劲浪)的消息,从元旦当天新、旧代理商分别正式发文公布后,整整周下来市场依然还在消化当中,而接下来美国MTX又即将粉墨登场,新代理商官宣估计指日可待。



    好戏还在后头,随着法国Focal(劲浪)的易手以及商标公开“上架”,原本同属信和音响代理的美国JL AUDIO(捷力)也成为了众多品牌商竞逐的对象,按照小道消息,这场“竞价游戏”目前也接近尘埃落定,具体结果也会不久就正式出炉;此外,如无意外的话,在CES结束以后,还会有更多世界级品牌正式敲定“转会”事宜,按目前了解到的消息,至少会有一个来自美国的世界级品牌,将在CES期间和多家中国地区代理商进行最后一轮“面试”,随后就将选出新的合作伙伴签署中国地区代理协议。

    上述这些消息,每一单都足够称之为汽车音响行业的“爆炸性新闻”,然而这些却都只是2015年头一个月的戏码,很难想象在接下来的11个月当中,这个市场上还将会爆出怎样的“炸弹”。不过话说回来,从这些消息当中,我们还是能够发现到,直到2015年,中国汽车音响市场上的焦点,依然是各路进口品牌——媒体和看客们指望着进口品牌来刷新闻、刷谈资,代理商们指望着进口品牌来刷形象、刷客源;在中国人的市场上,进口品牌年复一年地站在舞台中央唱主角,作为一个中国汽车音响从业者,你又是否会感到一点点的无奈呢?

    这边厢,多个进口品牌易手的消息相继发酵、爆出;另一边厢,一篇三年前发表在CarCAV论坛上的旧文《代理模式害了国内汽车音响的发展》,也正好在这几天被人“挖坟”,并且迅速引来又一轮的激烈讨论。在这篇写于2011年的文章当中,网友“稀里糊涂”对于国内汽车音响行业热衷于“抱洋品牌大腿”的做法,可以说是进行了毫无保留的鞭挞,甚至认为正是这种过分倚重品牌代理求发展的经营模式,伤害了整个行业的发展。例如就在文章一开始,“稀里糊涂”便这样写到:
(国内)汽车音响一直不温不火,原因可以有很多很多,各位行业的专家们早就说过。但是有一点却一直为大家所忽视,汽车音响的代理发展模式,是它严重伤害了国内汽车音响市场的发展。放眼当今哪个行业,哪个市场,是依靠代理一堆国外的牌子而发展起来的?请告诉我。

    作者在三年前提出的问题,现在读来却依然是那么的掷地有声;而在通读全文之后,相信无论大家是否认为作者所言有理,至少都会认同,文中对于汽车音响市场的分析,以及对于品牌代理模式优点和弊端的评价,都是有着客观事实依据的。当然,更加让人感到唏嘘的,则是这篇三年前的文章,许多分析即便用来套到今天的汽车音响市场上,还是一样的准确无误,甚至像“MTX代理商换了多少个了”、“JBL,三年三易其主”这些陈述句,今天回过头来再看,却更像是一种略带讽刺的精准预言。

    在当今的商业社会当中,三年其实已经是一个不短的时间维度,足以让一个品牌甚至一个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。就以原本同样是外国品牌唱主角的手机行业为例,2015年华为、小米等2011年时候的小龙套已经成长为全球瞩目的行业明星,而素来被人和汽车音响“相提并论”(当然在市场规模上,早在2011年就不可能相提并论了)的汽车主机市场,从2011年至今,也已经先后历经了“车联网”、“安卓”、“大屏”等等概念化阶段。只不过当我们把目光重新望向汽车音响市场,2015年尽管一开始就如此热热闹闹,但单纯从“剧情”来看,却依然是和三年前别无二致:还是一大帮中国品牌代理商围着那么一批进口品牌你争我夺,然后中国代理商辛辛苦苦赚的钱分了一大半给外国品牌商、辛辛苦苦跑的市场一大半在帮进口品牌商打响知名度,甚至连这些进口品牌的“光辉形象”和“传奇故事”,还是要由中国代理商绞尽脑汁地来编,结果到最后又有另一个中国代理商给老外开了一份更大的报价,“我愿意分给你更多的钱,签吧”,上一手代理商的辛勤工作,得到的回报也就只能落得一张“好人卡”了。

    在这里,笔者无意评价“代理模式”是否真的危害了国内汽车音响行业的发展,也无意评价在开头提到的那些品牌代理权更迭后,各家牵涉其中的代理商未来经营会有如何的变化,事实上我更关心的是:除了“代理模式”以外,中国汽车音响市场还能否找到其他的发展模式,让代理商们能走出只能靠争抢进口品牌求生存求发展、让看客们不用只能重重复复看着代理权撕逼大戏的“死循环”。



    在“稀里糊涂”的文章最后,他如此写到:“那些坚持做自主牌子的音响厂商们,你们的坚持一定会有回报的,挺住!”毫无疑问,在他看来“自主品牌”是让中国市场走出“死循环”的理想出路,然而最近三年多以来的市场发展,却告诉我们事情未必是如此的简单。一方面,在这三年多时间当中,“要做自主品牌”已经逐渐成为了大家的共识;然而另一方面,在这些本就是土生、土长、土产在中国的自主品牌身上,却竟然又出现了一股风气大行其道,要么名字不起得洋派点怕没逼格,要么设计不说是外国技术怕不专业,甚至品牌产地不说成是外国的也怕...咳咳,人艰不拆。简单点来说,现在不少自主品牌就是“不沾点洋气不舒服斯基”,而这股风气在自主品牌上的盛行,直接后果就是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“进口品牌”这个概念的市场价值。

    为什么明明是走了做自主品牌这条路,倒头来发展自主品牌却还变成了给“崇洋媚外”的风气推波助澜?许多人说,这都怪消费者只认进口品牌才放心,也有人说这该怪店家不是进口品牌的都嫌卖不起价,但话说回来,既然国产品牌在汽车主机领域都能被消费者和店家所广泛接受,那为什么到了本应是和汽车主机“影音不分家”的汽车音响这里,就变成了人们非会看扁国产品牌不可呢?说白了,一个品牌要能得到市场认可,要么品牌商精通包装之道,懂得如何把自己的名字和个性树立于受众心目之中(例如小米),要么品牌商在技术上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一套,足以为大家所称道(例如华为)。这两点功夫,不少汽车主机自主品牌都已经可以做到,或者说,至少都有意识的在努力地做;很可惜的是,许多汽车音响商虽然事实上和人家一样辛苦、一样努力,然而这么多年下来,辛苦努力学习到的技能,却就只是懂得如何通过“进口品牌”来做买卖,在自己的品牌形象和研发技术方面,却始终没有太多的积累,这自然也就没有足够的底气,敢于旗帜鲜明的告诉大家“我是国货我自豪”,而只是能够靠着一个让人感觉是舶来品的品牌名称、靠着高度同质化的中低价位产品,用走量的方式来赚点辛苦钱,而利润最丰厚的中高端产品,则依然是由进口品牌理所当然地彻底垄断。当然在这里还是要对由使至終坚持是国产品牌的“卡莱”“圣美歌”“雷贝琴”竖大拇指,坚持走自己风格,坚持用心做产品,坚持用心做市场。

    当然,对于品牌代理这种经营模式、对于进口品牌总是被国内代理商们争夺,个人认为“存在就是合理”,然而如果国内市场中最能吸引眼球的焦点戏码,永远都只是千遍一律的“代理权大战”,那么这种走不出的“死循环”,也断不可能支撑整个市场一直保持良性的增量发展。至于走出这种“死循环”的路在何方?在品牌形象的树立上求突破,在产品研发的技术上求突破,这是国内厂商们接下来必须认真思考、认真摸索的事情了,如果能够给大家带来形象耳目一新的自主品牌,能够给大家带来功能、性能前所未见的创新产品,消费者和店家们怎么可能不会给予信任和支持呢?

《代理模式害了国内汽车音响的发展》链接:http://bbs.carcav.com/read-htm-tid-573706.html 

推荐阅读:音响比赛的2014:告别冷清萧瑟,回归热闹繁华
更多讨论请点击:http://bbs.carcav.com/read-htm-tid-963463.html
      本网所有内容,未经注明,版权一律归中国汽车影音网(CarCAV.com)所有
      欢迎转载或引用本网所载内容,但请注明来源于CarCAV.com,否则依法追究相关责任
    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中国汽车影音网微信公众号

    改装案例库进入>>

    附近专业改装店进入>>